25日至30機車借款日,第三屆中國(揭陽)玉文化節暨第十二屆中國(揭陽)玉器節(以下簡稱玉文化節)在“中國玉都”揭陽市藍城區陽美玉都舉行,海內外數千家玉器商戶齊聚揭陽。玉文化節開通了中國玉器交易平臺,原本只在店里售賣的高端上檔次玉石,現在也開始“接地氣”在網上向消費者展示。
  2015年揭陽玉石交易額將房屋貸款達600億
  據介紹,揭陽玉器產業已有150年曆史。目前,揭陽玉器在國內外市場牢牢占據第一把交椅,每年產自緬甸的中、高檔翡翠玉石原料約有80%流向揭陽,我G2000國90%的中、高檔翡翠飾品都出自揭陽,香港佳士得等國際著名拍賣行的玉器精品也大都產自揭陽。2005年4月,亞洲珠寶聯合會授予揭陽市“亞洲玉都”稱號;緊接著,2006年1月,中國輕工珠寶聯合會授予揭陽市“中國玉都”稱號。
  至2015年,揭陽市玉石交易額將達到600億元。下一步還將規劃投資60億元,規劃八大玉器產業工程:建設中國(揭陽)玉文化創意產業園、中國陽美翡翠玉器辦公室出租博物館、中國玉器加工出口基地、中國交易網站、中國陽美玉器雕刻學院、國家玉石檢測中心、中國玉石交易所、中國玉器拍賣中心等八大工程。
  “螳螂化療飲食不捕蟬”獲特別金獎
  在玉文化節上,廣東玉雕“藝星獎”“出爐”,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“陽美翡翠玉雕”技藝傳承人洪榮輝的作品《福音》獲得了特別金獎。
  原本螳螂捕蟬是天性,但《福音》卻用翡翠冰種雕刻了一個“螳螂不捕蟬”的故事。只見螳螂和蟬兩相對望,卻和諧相處。洪榮輝說,螳螂和蟬在佛祖和蘭花之上,受到感化,和諧相處。“這件作品光原料就要100多萬元,有人出500萬元買,我都不賣”。
  據悉,來自臺灣、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揭陽等地的380件玉雕工藝品參加了評選,除了特別金獎,還評選出了金銀銅獎、最佳創意獎、最佳工藝獎、優秀獎等。
  昨日,第二屆中國(揭陽)玉文化節暨第十一屆中國(揭陽)玉器節之“東方玉韻,母愛無疆”———“尋找華夏慈母”評選活動結果“出爐”,來自全國各地的十位母親當選為“華夏慈母”。
  華夏慈母名單
  黃艷珠(福州)
  為讓女兒繼續接受美術教育和治療,她在微博上賣女兒的畫作,從而引起了“三棵柚”公益基金的關註。該基金將芝芝作為“三棵柚”公益計劃的受助者,購買了芝芝近百幅畫作,12歲自閉症女孩芝芝在北京開畫展了。
  何淑娟(廣州)
  她為患重症地貧病女兒續命21年;也是這位媽媽,在接受企業捐贈50萬元治療費時,當場決定把其中的30萬元轉贈給其他患兒。何淑娟被稱為“地貧媽媽”,擔任廣東省地中海貧血防治協會廣州分會副會長,正在聯合200多地貧家庭創造更多的奇跡。
  餘惠瑤(廣州)
  如花似玉的女兒一夜之間成了精神疾病患者,為了女兒,餘惠瑤提前離開講臺,離開了居住多年的城市。21年,7000多個日夜,餘惠瑤陪伴女兒照顧女兒,哪怕病女常常打她罵她,哪怕她的付出沒有回報,而慈母的愛始終如影相隨。
  劉曉玲(青島)
  “你把學生緊緊地摟在懷裡,徹夜不眠為她驅走夢魘,你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,你用心血、汗水、智慧撫育幼苗,為新疆的未來把棟梁之材鍛造打磨。”這是來自新疆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、教育廳原廳長張貴亭原話。劉曉玲作為一名老師,以跨越民族的慈母情懷溫暖、呵護離家萬里的維吾爾、哈薩克等少數民族青少年健康成長。
  鐘碧青(梅州)
  梅州蕉嶺縣的普通主婦鐘碧青,悉心照顧患病兒子23年,兒子謝豪獲得倫敦殘奧會場地自行車團體競速C 1-5級的金牌,並打破了世界紀錄。她下過崗,開過店,跟丈夫一起跑過出租。為給兒子治病買藥,鐘碧青幾十年沒買過新衣。在她教育下,一雙兒女從小就懂事自立。
  麥容歡(中山)
  生於1918年的母親麥容歡,在歷經戰亂、喪夫和喪女之痛後,依然對兩個先天智障的兒子不離不棄,照顧他們超過半個世紀。經媒體報道後,大家通過各種方式對這位偉大的母親表達了敬意。不過,老人卻認為她所做的只是一個母親的本分,“我生了他,他就是我的仔”。
  吳菊萍(杭州)
  一名兩歲女童突然從10樓墜落,樓下經過的吳菊萍奮不顧身地衝上前去徒手相接,女童的生命奇跡般地保住了,吳菊萍的手臂卻被巨大的衝擊力撞成嚴重骨折。她的真善美感動了所有人,她就是“最美媽媽”吳菊萍!
  唐曉瓊(清遠)
  唐曉瓊剛組建新家庭的時候,接手的是一個只有兩個月大、體重僅2.2公斤的喪母早產兒。她義無反顧地挑起了母親的重擔。經12年的努力,她把兒子培養成一個身高一米六五的壯碩小男孩,一個運動健將,一個區一級的“三好學生”。
  呂彩翠(東莞)
  呂彩翠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培育;她承擔起長嫂為母的職責,十多年來像母親一樣培育丈夫的三個弟弟妹妹成長;她自強不息,不斷進修,在家庭中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。她以身作則、言傳身教,用科學的家教方法培養女兒成才。
  容蓉(廣州)
  她在教育孩子時,除重視學習成績外,更註重的是德育、體育和美育的培養。她以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,及時發現和解決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各種問題。每逢寒暑假,她都擠出時間帶兒子去一些條件較為艱苦的地方,培養其堅韌不拔、持之以恆的意志品質。
  採寫:南都記者 許曉蕾  (原標題:十位母親當選“華夏慈母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q06bqenh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